经过10多年的积极努力,国家级的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全国有一大批矿山建设成为绿色矿山。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经有1254家矿山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覆盖了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黄金、建材、非金属等行业。然而,截至目前,相对于全国几千家石材矿山的基数,石材行业进入绿色矿山行列的数量只有区区6家,反映出石材行业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的滞后,值得石材行业深思。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道阻且长。
认清建设绿色矿山重要性
全面建设石材绿色矿山
自从创建绿色矿山活动开展以来,石材矿山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于绿色矿山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简单理解为“绿色矿山就是复绿,种草种树就能成为绿色矿山”,对于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建设工程和投入缺乏完整的概念,未进行系统的绿色矿山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而是盲目种草种树,因水土流失或矿山开采,已经种植的树苗和绿草又被冲刷走或者倾倒渣土掩埋掉。如此重复绿化,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根本达不到绿色矿山要求。绿色矿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含了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硬件内容,也包含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及企业管理和企业形象等软件内容,软件的内容是硬件实现和维持的重要保障。因此,石材行业要走出认识误区,全面学习和掌握绿色矿山建设内容要求,理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建设任务和要求,为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打下思想认识基础。
石材矿山历史积压问题多
建设绿色矿山难度大
我国石材资源开发大多以集群形式分布,这与石材资源分布状况是一致的。这种集群式矿山开采也造成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采矿权设置不合理现状,为后续的矿山生产和资源管理埋下隐患。一个石材产区有多个或者几十个开采主体,生产一个或者两到三个石材品种,每个矿占地面积由几万平方米到十几万、几十万平方米不等,开采边界或者交叉,或者公用,或者只有几米至十几米的隔离带,相邻矿山生产相互影响,安全相互影响,环境相互影响,交通运输同样受影响,为矿权整合和绿色矿山建设增大了难度,这是历史积压的问题之一。历史积压的问题之二就是长期不规范开采,埋下的安全隐患多,矿山整改难度大,需要的投入大。密集的采场、小面积的采坑、有限的可采矿量,高陡的边帮没有预留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如果按照规范要求安全边坡角度预留最终边坡和符合宽度要求的安全平台、清扫平台,有些采场早就无矿可采而闭坑了。在矿山密集的石材产区,任何一个矿山想独善其身是做不到的,要想独自创建绿色矿山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这样的石材产区应大力进行矿权整合,以规模化、规范化为目标,合理划定矿山规模和矿山界限,压缩矿山数量,提高矿山质量,推动矿区整体建设,为创建绿色矿山或者绿色矿区创造条件。
矿山开采固废产生量多
资源综合利用难度大
正如前面提到的,荒料率是评价石材矿山技术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石材矿山开采出来的矿产品就是荒料,而荒料在整个矿体资源中是占一定比例的,另外占比的是没有成为荒料的废料,废料占比可以和荒料相当或者大于荒料。因此,废料的处理、利用和资源利用率是相关的,也是绿色矿山建设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近几年,随着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取消了河沙的挖掘,建筑用砂石料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机制砂的市场越来越火爆,石材矿山边角碎料加工成机制砂和渣石有了广阔的市场,加工利用的规模上来了,成本降下来了,售价也提高了,关键是销路畅通了,这样为距离城市较近的矿山和交通便利的矿山解决了资源综合利用的难题。有些陶瓷企业、水磨石企业等建筑材料企业也利用矿山产生的碎石料作为陶瓷原料、水磨石骨料、市政建筑石料等,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作出了贡献。偏远地区的矿山产生的碎石废料只能建议就地有序堆放,留待将来条件具备了再行利用。未来,石材矿山边角碎料的利用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深入研究,一个方面是用途扩大,对于不同的资源有针对性进行研究其用途,不止在建材方面,还要在化工、轻工业、无机材料等方面有所应用;另一方面,应该在产品价值上加以研究。前面用途广泛了,材料重要性突出了,可加工的产品高档了,材料的附加值自然就提高了。
石材矿山自动化程度低
数字化矿山建设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