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脏乱差”变身富美“新业态”!常山县推动石材加工产业整改升级
栏目:业界资讯 发布时间:2022-08-03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又称“石城”。从上个世纪开始,常山农民背起青石闯荡市场,奇珍异石引来众多商家,演绎出一段段“点石成金”的致富故事。


然而,繁盛之下隐忧已现,常山石产业高发展面临高代价:常年开采对生态造成的威胁、粗放式加工对环境的污染等“成长的代价”拷问着这片发展的热土。


生态的变革力量催生着新的发展空间。面对去或留的抉择,常山主动作为、重点突破、创新举措,借势借力走出一条“美环境、优产业、促共富”的多方共赢之路。


强攻坚,变“治标”为“治本”


连片成团的格桑、满庭馨香的栀子和冒着绿芽的三叶草……一改原先“灰头土脸”的模样,眼前的常山县芳村镇,呈现出一派山清水秀的新景象。


“以前家门口的路尘土飞扬、路面坑洼,现在环境大变样,心情都舒畅了。”对于常山县的生态发展之路,家住芳村镇芳村村的方志英感受很深,如今,他喜笑颜开地指着未来乡村门前的沥青公路,点赞党和政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生动现实。


时间回溯到2020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常山县交办27件信访件,涉及芳村镇等多家石材加工主体的环境问题。


石材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一刀切”关停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因而,如何将环境“痛点”,转化为经济“卖点”?常山县精心布局,谋定而后动,绿色转型大幕拉开。


针对信访件反馈问题,常山县坚持集中攻坚与系统治理兼施,痛下决心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将环境“痛点”变绿色发展起点。第一时间成立石材加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挂帅督办,抽调25名业务骨干集结作战,实行责任捆绑制,深入企业开展排查整治。分管县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带队赴一线查实情、找办法、促整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立体化攻坚态势。


在芳村镇,通过对6家石材加工厂全面调查摸底,该主体所涉及的噪声、粉尘等环境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处以20万元罚款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攻坚小组多次上门对老厂房所在的6家主体进行动员,积极鼓励其分流搬迁、全域出清、腾出空间,从源头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盘活发展新空间。




经过两个月的攻坚服务,区域内6家石材加工厂全部实现腾空搬离,经过一年来整治提升,区域内6家石材加工厂全部实现腾空搬离,彻底消除了“噪音区”“扬尘地”。


多年“顽疾”,实现“药到病除”,当地群众对这一标志性整改成果频频“点赞”。


强整治,变“突击”为“长效”


石材加工厂关停、腾空,历史的“旧伤疤”如何抚平?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找准了发力点,常山县石材加工专项整治行动从攻坚战转向持久战,要求在解决好此前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的同时,全力推动石材加工行业的转型发展。


知底数,补短板,整改才能久久为功。“在目前已摸清石材加工企业(作坊)底数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县乡镇(街道)、开发区石材加工主体进行深入摸排,针对环境、安全、用地等方面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石材加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告诉记者,此次摸排工作共排查企业51家,按照《常山县石材加工行业专项整治方案》,落实“一企一策”整治措施,对每家企业(作坊)实行“一企一策”,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规范达标一批石材加工企业(作坊),倒逼全县石材加工行业改造提升。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盘根错节,不能靠各部门“单打独斗”,唯有多部门“联合作战”,进而凝聚合力、实现共赢。


连日的高温炙烤着大地,攻坚奋战的热情却丝毫未减。7月12日,夜幕降临,一群环境“守夜人”出发了——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联合县公安局等部门开展“零点”执法行动,兵分两路对辖区内的石材加工企业(作坊)进行巡查监督和突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