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漳浦县石材加工集中区企业有望恢复生产
栏目:业界资讯 发布时间:2021-05-15

8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报(下称“通报”)指出,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福建省漳州市督查期间发现,漳浦县石材矿山非法开采问题突出,生态恢复治理严重滞后,区域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通报中提到,漳浦县有14家矿山越界非法开采,有石材公司在赤岭乡蔡坑矿区长期非法开采,造成大面积植被和山体被破坏,下游蔡坑水库沦为“牛奶湖”;有企业用“盆栽式复绿”、“绿网遮挡开采区域”等方式来应付、躲避监管;石材企业污水遍地、在林地农田倾倒石粉等。

提到漳浦县党政机关的主体责任时,这份通报用了“政治站位不高”、“熟视无睹,不闻不问”、“阳奉阴违、敷衍塞责”等批评色彩强烈的字眼。

遭到这一措辞严厉的公开点名后,漳浦县反应迅速,关停了县域内所有矿山,石材企业也一律断水断电、停产整顿。

8月26日起,在漳浦县多家矿山和石材厂走访看到,矿山正在进行复绿,石材厂有些在紧急整改,有些则空无一人。

雷霆整顿之下,有老板担心,若所有矿山永久关停,近一半原料都依赖本地矿山的石材行业或将面临重创,也有人担心,若停产时间过长,一些企业可能熬不过整顿期。

据漳浦县自然资源局消息,截至10月8日,全县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已完成治理总量的76%。石材厂的整改最后期限则设置为11月20日,届时经政府验收合格后,可恢复生产。

与时间赛跑,漳浦县石材加工集中区企业有望恢复生产

漳浦县境内矿石储量丰富,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多种石材。

采矿业的下游产业是石材加工业。漳浦县石材行业协会会长陈锦明表示,漳浦县石材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全县有105家石材企业,分布在6个集中区。

被生态环境部通报批评后,漳浦县决心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改。

漳浦县政府网信息显示,8月初,漳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慧德带队到漳浦开展矿产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现场办公。县委书记戴平忠表示,要经过5个月的集中整治,全县实现无非法违法矿山、无违法洗砂场、无盗采河砂、海砂行为、无违法石板材加工厂。

8月19日以后,漳浦县关停了所有矿山,石材加工企业一律断水断电、停产整顿。

“不能一刀都砍死,”漳浦县自然资源局某负责人表示,除了采矿证到期彻底闭矿的外,其余会视整改情况再决定是否重开。

针对矿山的环境问题,每个矿山,乃至同一矿山上的不同矿点都要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以蔡坑矿区为例,修复方案显示,采矿坑需要先回填,再用新土覆盖,种上植物,设置防护栏,开挖截水沟和沉淀池、设置警示牌;采矿过程中形成的“乱掘地”,平整土地后即可通过播撒草籽进行绿化。

修复过程并不容易。在东方岭矿场,一位组织栽树复绿的工头表示,矿区土壤贫瘠,沙化严重,很难找到适合种植植物的土壤,他们需要从外面运土覆盖地表。水也是个难题,“有的山头太高,没水,都得人工挑,挑上去一天浇两三次,难度相当大。”

“确实是不好种,”一位在蔡坑矿区监督复绿的乡干部坦言,当下季节并不适合植树,他们只能尽量挑选容易成活的树种,“过一段时间还要抓虫子,要保证成活率,死掉的树要补种上去。”

“大部分矿山都没有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给矿山修复带来一定困难。”上述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举例说,矿山本应分台阶开采,但矿主为了增加开采量,一下子沿山劈开,形成悬崖峭壁,给绿化带来极大困扰。

他表示,县里已经请了第三方团队研究如何修复峭壁,“提出的方案是通过栽种爬山虎之类挂蔓植物逐渐覆盖,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为加强此后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县自然资源局委托第三方技术公司对全县矿山按月监测。除此以外,县里正在筹建一支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巡查队伍,落实责任制。

“最后要加大查处力度,通过办案抓人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他看来,如果对非法采矿的打击力度不够,其他工作都将无济于事。

“剩下一部分是复绿难度非常大的,比如由于季节性干旱、山势较高,取水比较困难的地区,这部分地区即使种上树也会死掉,只能等雨水充沛时再行栽种。”该负责人表示。